文 江小花
不是我们进入了汽车行业,而是汽车走到了我们的领域。不是我们要来颠覆汽车行业,是汽车行业自己需要进化。
不是软件定义汽车,而是汽车智能化需要软件,让硬件变得更智能。智能硬件和软件,好像就是华为的两大主要优势。
在你们眼里,汽车产业可能在走下坡路,在华为眼里,形势比一片大好还要好。
我们和特斯拉选的是相似的赛道,不过我们的路不同。特斯拉的优势不在汽车内外设计,不在电气化水平,而在计算机。我们想,如果华为在计算机领域还干不过特斯拉,那华为就可以不用干了。
Robotaxi是个结果,但不是个商业模式,至少不是技术玩家的商业模式。
玩家实在太少了,能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跃进的玩家就更少了。
我们已经干了好几年,并且至少以15年的持续升级能力为规划基点,如果这是一件几十个人,花两三年的时间就能干出来的事儿,那华为就不用干了,立项还没立完,人家就已经干完了。
汽车的新四化,特别是智能化,需要巨大的投入,以及完整的技术储备和算力支撑,全世界能完成这么大投入的企业一个手也数得过来,碰巧华为就是其中之一。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有4成的客户买单,但只有一成使用过。这大概就说明,做的不够好嘛,这就是华为的机会。
我挺喜欢我那台特斯拉,我可以忍受它内饰、设计上的那些瑕疵,但有点忍不了它在计算机方面的平庸。我当时就觉得,我有义务来改变这平庸。
特斯拉推出了很多没什么实际用处的应用,这不是一件坏事,我一点也不奇怪这些应用会被用户喜爱,因为车本来就有玩具属性,大概是一般人最大的玩具,我奇怪的只是,这些事情到底有什么难做的?
所有告诉你因为法规的限制,他们不得不使用平庸的汽车智能技术的话,都是鬼话,约等于承认相关技术不行。法规怎么可能比技术先出来呢,在自动驾驶领域,L4的技术在L2的法规下运行肯定是一个阶段的常态。顺便说,华为的相关产品明年年底就会量产,我们是按照L4的能力来做的。
西门子对全球主要制造业企业的制造水平按照工业4.0的标准打过分,他们自己是3.5,中国打分最高的企业居然是华为,在2.9左右,这说明华为的制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啊。
现在讨论谁能成功没啥意义,不如讨论谁能不死,数年之后,没有死掉的整体解决方案玩家,自然能爽爆。打不死,碰巧也是华为的基因之一。
上个星期,胖哥跟着华为的车BU,从东莞那座庄园一般的华为松山湖基地,逛到上海金桥的上海横向最长的单体建筑、但依然妥妥不够用的华为上海研究所,整个过程,除了惊叹于一家公司竟然可以漂亮成这样,就是在不断地聆听华为车BU的凡尔赛文学,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已经陈列于上。
习惯了唐国强逗哏,苏大强捧哏式的专访,或者武大郎教西门庆撩妹式的交流会,胖哥在一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王军,和首席架构师、ADS智能驾驶产品线苏箐的专访下来,真有一种通体畅泰,肾上腺素一浪接一浪的舒爽感。
当然,如果你据此得出,华为是一家富有侵略性的公司,那是不准确的。上面那些从专访中截取出来的话,都是在你问我答中的正常表达,整个专访也没有针对特斯拉,或者任何一家的意味。
并且,这其中还掺杂了我对于在一场受邀专访中,还能听到这么多实在而sharp的表达的兴奋。
事实上,在这次两天与华为车BU的深度交流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华为辩证法。
这些问题中有些已经被回答,比如华为已经明确表示不会自己造车,尽管在这次行程中,我认为华为说不会自己造车只是在说,华为不会造贴自己品牌的商品车,而事实上从华为车BU的能力建设,以及整体思路来看,华为已经在哲学意义上造了自己的车。
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被回答,如华为到底跟哪些企业会形成竞争关系,比如博世,比如博格华纳,比如特斯拉和Waymo。
我认为,华为在上周,给出了比较让我喜欢的答案。
比如关于华为车BU的边界,在宣布不亲自下场造车之后,这个问题的答案仍然待解。
技术上说,华为的边界在汽车智能软硬件整个,据王军总介绍,这在未来汽车的成本中大约占据三分之一左右。很有意思的是,在说到这个的时候,王军总似乎言下有“你看,我们才玩了三分之一,还是肯定比别人玩的好的三分之一,完全没把别人往死里逼的意思吧”之意。
大概是母公司经历的各种角度精奇的价值观评价比较多,在公众面前显示柔软、隐忍和兼爱非攻,大概已经是华为的必修课了。挺好!
嗯,所以华为将涉足一切智能化可以改造的汽车领域,据说不碰的,是汽车上的那些铁疙瘩,以及电池。这么说可能还不够清楚。我们举个例子,动力总成,华为把电动车的动力总成进行了集成,把很多功能模块,以及高度集成到华为的动力总成里面,整个体积、重量都大幅缩小,而效率则更高。当然,如果你采用了这套动力总成,那么它的集成将会在华为的工厂完成。
同样的例子还有华为的智能座舱。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便于理解华为车BU的边界,很多人之前认为,华为要做的主要是那些盒子,CDC啊、MDC啊、ADS啊、BMS啊等等为难我们文科出身的记者的东西。
但是不是,除了底层,大算力支持之外,还有功能和部件的高度集成(去掉车内一切不必要单独存在的各种莫名盒子,做出新的高集成高效率部件)智能操作(鸿蒙)汽车云,以及必要的传统硬件的智能化升级。
我们都知道,如果以一个供应商的角度,要做上述所说的所有这些内容,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华为智能汽车体系,那是需要整车企业豁出很多东西去来支持的。
在跟王军和其他华为车BU的高层多次询问试探之后,我确信华为对所要面对的状况和甲方心态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这个边界,并不会因为一开始推全套有困难而改变。
在华为看来,不做全套,那就跟现在很多汽车企业使用的局部的低智能级别的智能配置没什么两样,都是节点性的解决方案,不值得成立一个BU。
所以,华为在这个不会改变的原则问题上也没有遮着掩着,今年九月份,就宣布了,如果有车企要跟华为车BU做全套合作,那么华为LOGO上车,将是必要条件之一。就好像徕卡的LOGO被打在华为手机上一样。
这个做法让很多汽车人着实吓了一跳,要知道,就在十年前,车企还会警告零部件商,你们可千万不敢把你们到底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说出去,更别说LOGO上墙了。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上,从来都是闷声发大财的纯to B逻辑。
华为车BU的全栈解决方案的逻辑,更像是英特尔的inside逻辑,合作双方融合共创的意味,要强于简单的订货模式。
这当然是汽车行业一次深度的革新,很多年以后回头来看,这或许是汽车业转型中最关键的拐点之一,或许没有之一,因为在其实很牵强的新四化提法中,智能化无疑是最强、最有张力的一个点。
当然,这个表述也意味着这事儿难度肯定很大。所以,在华为辩证法中,这件事情的做法是这样的:
当然,我们尊重一切客户的需求,在这个完整方案中,没有啥是一定要捆绑出售的,任何一个子和部件,华为都会为客户做到最好,并接受单独订购,包括华为云和鸿蒙操作。
我们的一切都是开放的,你可以提出需求,其他交给我们;也可以自己想怎么来怎么来。也就是说,软件你可以自定义,也可以华为给你做。当然华为做的大致上要比其他供应商做的好那么一点点。不过没关系,这不影响客户您的选择。
大家体会一下这三段论,是不是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挺一致了。华为车BU的业务设定一点也不出乎我的意料,这家公司从华强北的小微企业发展至今,经营方面最牛叉的地方,就在于宏观上能坚持自己的核心方向,而微观上永远让客户觉得物超所值到感动、如沐春风至嗨翻。
前半句可以问问爱立信,后半句比较方便,正好可以去问问罗振宇,听一听华为小谢给他的一百封信。
当然,也有一些东西华为不打算单卖,比如芯片咱不单卖,还有花粉变粒子的业务咱不干,这倒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够好,华为的意思,都这个时代了,这样买东西,对客户您真的不好。
说实话,我开始还真的挺担心,到底会不会有车企在2020年就会来买华为车BU的全套,所以弱弱的问了王军总一句:如果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车企来跟你谈全套,那华为是不是会重新考虑造不造车的问题,毕竟这么好的集成解决方案,一直被拆着卖,太可惜了呀,整套方案不能落地,对后续研发的节奏也会有很大影响吧。
结果人家嫣然一笑曰,已经有人“买”了呀,全面搭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2022年就会出来了。
到底是哪家车企接了梁鸿案,虽然华为方面在周五的时候还卖了个关子,不过在周六长安汽车与联合推出的《第一发布》首期节目中,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宣布联合打造一个高端智能汽车品牌的得到了确认。长安应该就是第一家接受华为的融合共创的全栈式解决方案的第一家。
回味了一下两天的华为之行,总的来说我觉得华为组织这场活动,展示的意愿大于传达,华为并没有给我们主动灌输太多产品多强,力道多粗这些内容。连上市即会低于市场价很多大杀器自研激光雷达,也只在介绍中一笔带过而已。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一家做基础科研和底层技术、构建的科技型企业,出点儿应用型的亮点,真的不算个事儿。
不过我得说,这是一家很洗脑的公司,反正我回去之后,就不自觉的跟拿着iPad打游戏的儿子苦口婆心的说,要不,你努力一下,这样还能争取第一份工作,到华为这样的公司干个十年。
明年初,华为在苏州金鸡湖畔的汽车研究院和场就会落成,这个占地700亩的园区,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里必然是未来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心脏级机构之一。
而华为汽车BU,也肯定是game-changer,不过它应该是最让传统行业在转型中感觉到舒适的一个改变者,没有更好的比喻,不过至少是一个更柔软可亲的安卓。
华为并不着急,他们看的很清楚,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但凡不能独力成为一个特斯拉,那么最终,一个能力强大,又隐忍友善的全栈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就是大多数整车企业进化到5G时代的必然选择,华为显然很有信心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最令人满意的那一枚。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华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是中国一家从事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华为于1987年注册成立,业务范围涉及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其电信网络产品主要包括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2014年10月9日,Interbrand在纽约发布的“最佳全球品牌”排行榜中,华为以排名94的成绩出现在榜单之中,这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进入Interbrandtop100榜单的企业公司。2015年,评为新浪科技2014年度风云榜年度杰出企业。2016年,研究机构MillwardBrown编制的BrandZ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华为从2015年的排名第70位上升到第50位。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成为500强榜首。8月,华为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7位。
近日,2021年度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2021)采用线上的形式召开,作为全球各大电子产品企业发布产品信息,和展示高科技水平及倡导未来生活方式的窗口,CES展会也成为了诸多数码科技爱好者们的
01-16前不久,iQOO 7正式发布,这是全球第二款搭载骁龙888的旗舰手机,它拥有120W闪充、全感操作、超感光影像、OriginOS for iQOO等特性,同时也是iQOO品牌在2021年的第一款的产品
01-16回望过去的2020年,虽然疫情对世界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科技巨头苹果公司的表现依然坚挺。支持5G的iPhone 12、带有自研ARM芯片的Mac让这家公司赚足了眼球。全年的营收更是达到2745美元
01-16对于手机行业来说,苹果公司的一直以来都是“创新”的代名词,从iPhone到其他的产品,不管是设计还是技术一直都是特立独行的。比方说iPhone 手机的外观设计,在当时大家还没有全面屏这一概念的时候,i
01-16生活在不断的进步,科技也在不断的延续,苹果也在不断地推出新品,比如 iPhone 12 Pro Max,AirPods Max,苹果 Mac2020…大家会选择第一时间购买这几款设备吗?假如,当你同时
01-16撰文 / 马晓蕾设计 / 杜 凯随着特斯拉、Waymo等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角逐渐渐尘埃落定,旧湾区一家不太起眼的初创公司仅仅通过向业界自动驾驶所需的软件,便成长为了一只新的“独角兽”Applied
10-27阿尔法公社重度帮助创业者的天使投资基金━━━━━━阿尔法公社说:近期,Waymo和百度接连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Robotaxi)特斯拉的自动驾驶FSD的Beta版本也开始小范围推送,为未来Tesl
10-29OPPO今天就上线了远程诊断功能,可以快速远程检测手机的软硬件问题,检测后可直接反馈结果。远程诊断功能需要ColorOS 11.0以上版本的,我们可以在自带的手机管家程序中开启该功能。因为使用远程诊断
01-16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潘卓伦 发自广州提起自动驾驶,特斯拉、谷歌Waymo等海外企业是更广为人知的行业代表,但从今年起,这样的刻板印象需要刷新。私家车自动驾驶领域,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在10月先后通过OTA
11-16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出口了2242亿只口罩,此外还大批出口防疫物资,中国制造为全球的防疫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强大。新冠疫情的出现,中国迅速作出了全面防疫动员,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成
01-161月13日,Motorola 微博官宣新机 Motorola Edge S,并附上“芯”人凶猛的文案介绍。根据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部总经理陈劲@神奇的劲哥 爆料,Motorola Edge S将搭载一颗
01-16科创板上有个看似较为传统的公司—海尔生物,看招股书的时候,很多医药分析师和投资人都觉得不够性感,一个做冰箱的企业,能有什么高成长?冰箱哪有什么技术壁垒和护城河?连普通的医疗器械都不如?物联网概念也不过
01-16教师版钉钉,推出教师版钉钉
华为便开始加快鸿蒙系统的研发,而就在近日华为再次破冰,又一款产品将打破美国垄断
必读知识帖,对讲机距离到底有多远
年的最佳太空影像之外,圆满完成此次太空之旅
一加健康应用是掣肘一加手环的又一个地方,这款应用目前来说实在太基本了,其表现到底如何
想象一下没有连接器会怎么样此时
聊聊,Objective-C,要想检测出循环引用
此次的病毒与常见的蠕虫病毒不同,所以不必太过恐慌
2020年度中国独角兽企业CEO影响力榜,张一鸣,胡晓明,商汤科技的徐立分列榜单前十位
顺德芯技术应用实现新突破,多层次构建RISC-V生态,全球首发的星光AI单板计算机问世
而飞鹤历经32年立足中国母乳研究,在奶牛繁育上更不再依赖外资,有民族担当的企业
终于,战胜,支付宝,去年有74.0%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拐点确认了